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高職院校在相關利益主體的主導下,探索出了幾種典型的國際化模式,主要有政府統籌主導的“魯班工坊”模式、行業企業主導的校企協作模式、高職院校主導的跨境教育模式等。
政府統籌主導的“魯班工坊”模式
我國高校最大規模的國際化項目,當數孔子學院??鬃訉W院是由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規劃、各大高校具體負責運營的文化交流機構,其主要功能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教育。根據合作國的具體需求,孔子學院功能不斷拓展,如在肯尼亞、哈薩克斯坦等國產生的農業特色型孔子學院。這說明,中國亟待按照孔子學院模式,建立一種專門致力于合作國經濟發展需求的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機構。
天津市教委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創新型國際化職業教育服務項目——“魯班工坊”,被喻為職業教育領域的“孔子學院”。
2016年3月8日,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大城府大城技術學院建立的“魯班工坊”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國在海外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該工坊是以“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為核心理念和主線建設的實踐基地,主要包括仿生機器人交流學習區、電腦鼠走迷宮學習競賽區、自動化生產線教學區以及能力源創新套件實訓區等。工坊目前主要承擔著依據技能大賽培養學生技能的教學任務,根據天津市教委的規劃,“魯班工坊”還將承載基于輸入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培訓、中國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所在國職業院校師資培養培訓、與天津職業院校相近層次的學歷教育等四個方面功能。
在“魯班工坊”的建設過程中,天津市教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市教委強化政府統籌管理職責,整合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制定“魯班工坊”的建設原則及方案,同時積極與合作國政府溝通聯系,從頂層設計上保障了“魯班工坊”的順利實施。截至目前,天津市部分中、高職院校已在泰國、印度、英國、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家建設了6個“魯班工坊”。柬埔寨、贊比亞、吉布提、埃塞俄比亞等地的“魯班工坊”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天津市已將“魯班工坊”項目列入天津市教育發展的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要在境外建設10個“魯班工坊”。
行業企業主導的技能培訓模式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最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下,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激增。行業企業“走出去”需要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絲路沿線大部分國家技能型勞動力匱乏,無法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而且這些國家的職業教育落后,不能及時培養出合格勞動力。如果從中國選派一線技術工人到海外就業,會受到用工成本、語言等方面的制約。因此,行業企業紛紛與絲路沿線國家、中方高職院校等合作建立“海外職業技術培訓基地”,以便培養能夠匹配企業海外發展人力資源標準的當地員工。行業企業訴求得到教育部的回應,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中正式提出:“鼓勵中國優質職業教育配合高鐵、電信運營等行業企業走出去,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合作辦學,合作設立職業院校、培訓中心,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當地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便是行業協會主導合作的代表。2015年12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在有色金屬行業開展職業教育與企業協同“走出去”試點。為做好試點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有色金屬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項目學校的通知》,依托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和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國內高職院校,在贊比亞先行實施,共同推進職業教育“走出去”。各試點院校派出了21名教師赴贊進行適應性訓練和員工培訓,成功開展了5個工種、6個班、近100名員工的技能培訓。
除行業協會外,作為國有控股的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與國內11所職業院校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力進行職業教育推廣,提供課程和教學實訓設備,組織師資培訓和職業技能大賽等。
民營企業是“一帶一路”投資中最為活躍的主體,出口額占比最高且逐年上升。江蘇紅豆集團公司作為中國著名的民營企業,早在“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聯合成立了西港特區培訓中心,為企業員工培訓職業和漢語能力?!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后,培訓中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成為學歷教育機構。2015年5月,無錫商職院與西港特區啟動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人才聯合培養計劃,雙方共同設立來華留學助學金,合力打造特區急需的高層次技術人才。根據紅豆集團與無錫商職院的合作協議,其最終目標是建立南洋紅豆學院(柬埔寨)。學院定位于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語言培訓和文化交流“四位一體”的應用技術大學,培養適應柬埔寨當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掌握國際通用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主導的跨境教育模式
跨境高等教育是指各國之間高等教育領域中多種形式的人員、項目、機構等跨越國家司法界限和地理邊界的流動??缇掣叩冉逃歉叩冉逃龂H化最為傳統的模式??缇掣叩冉逃m然形態繁雜多元,但主要有三種基本發展形態:人員跨境流動、項目跨境流動和機構跨境流動。
人員跨境流動,主要以師生的留學、訪學為具體形式?!?016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我國招收境外留學生的高職院校數量由2015年的50所上升到69所,留學生數量由2015年的2799名增加到3847名,增長了37.4%。人數增加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以江蘇為例,2016年,江蘇的高職院校留學生總數達到2655人,同比增加近兩倍,其中,約90%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項目跨境流動,主要以聯合學位項目、銜接項目等為具體形式。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臺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經復核審批的由教育部通過的??茖哟沃型夂献鬓k學項目達775項。從合作對象來看,集中于發達國家,僅有少部分與絲路國家合作。從省份來看,江蘇省以201項居于首位,許多與絲路沿線國家具有地緣優勢的省份高職院校合作項目偏低,但發展潛力巨大。如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與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對接出國研修和境外實習等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與柬埔寨工業和礦業能源部、老撾工業手工業部、地質礦山局簽訂聯合培養礦產資源人才協議;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桂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全面推進面向中南、西南以及東南亞地區國家的職業教育課程培訓、資格認證、技能競賽和國際交流合作。
機構跨境流動,主要以海外分校、獨立學院等為具體形式。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臺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經復核審批的由教育部通過的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達11所。由于我國高職院校沒有學位頒發資格,因此合作辦學的對方院校層次較為廣泛,既有與高職院校功能相當的辦學機構,如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院校是澳大利亞典型的TAFE學院,具有頒發副學士學位的資格,但更多的是與大學合作。除了境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以外,高職院校也在絲路沿線國家創辦分校和技能培訓中心,如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幾內亞成立了海外分?!獛變葋喗K海院韋立船員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貝寧建立中非(貝寧)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學院等。